经典回顾丨Cell种康:无损“电生理”钙流为揭示水稻感知寒害的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自主发布-资讯-生物在线

经典回顾丨Cell种康:无损“电生理”钙流为揭示水稻感知寒害的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

作者: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0-12-15T10:14 (访问量:2512)

JIPB:种康院士 | OsCIPK7改变激酶活性调控水稻耐寒机制(钙信号)

NMT作为生命科学底层核心技术,是建立活体创新科研平台的必备技术。2005年~2020年,NMT已扎根中国15年。2020年,中国NMT销往瑞士苏黎世大学,正式打开欧洲市场。




基本信息

主题:无损“电生理”钙流为揭示水稻感知寒害的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

期刊:Cell

影响因子:38.637

研究使用平台:NMT温度胁迫创新科研平台

标题:COLD1 Confers Chilling Tolerance in Rice

作者:中科院植物所种康、马云


检测离子/分子指标

Ca2+


检测样品

3日龄水稻根




摘要


水稻对低温敏感,所以只能在某些气候带种植。人类对粳稻(japonica rice)的选择已将其生长区域扩展到温度较低的地区,而这种适应性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鉴定了让粳稻具备耐寒性的定量性状位点COLD1。过表达COLD1jap显著增强了植物的耐寒性,而COLD1jap缺失或下调的水稻株系对低温敏感。COLD1编码一个定位在质膜和内质网(ER)上的G-蛋白信号调节器。它与G蛋白α亚基相互作用,激活感知低温的Ca2+通道,加速G蛋白GTPase的活性。研究进一步确定COLD1中的一个SNP2来源于中国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是COLDjap/ind具备耐寒能力的原因。




离子/分子流实验处理方法


0℃实时处理




离子/分子流实验结果


采用NMT技术对水稻根系进行了冷激/冷休克(cold shock)下Ca2+流速的研究。在低温刺激下,野生型Dongjin水稻根中有大量细胞外Ca2+内流,并出现负峰(图1A)。相比之下,cold1-1在相同条件下,NMT信号无明显变化。与野生型ZH10水稻相比,COLD1jap转基因株系在低温处理下Ca2+内流更显著,但COLD1ind转基因株系则不太明显(图1B)。与indica 93-11相比,Nipponbare的反应更强烈(图1C)。此外,RGA1突变体d1比野生型Shiokari的Ca2+内流速率更低。cold1-1或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之间在冷激后的平均最大内流速率有显著差异(图1D)。


图1. 在不同遗传背景的根系中,低温胁迫会使细胞外Ca2+内流




其他实验结果


  • 对低温耐受型Nipponbare(粳稻)与低温敏感型93-11(籼稻)品种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进行QTL分析。利用151个RILs,检测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1、2、4、8染色体上。COLD1位点与其他耐冷QTL的互作性远低于其他位点。

  • 为了评价Nipponbare(NIP)位点COLD1NIP是否有助于耐寒性,研究在93-11遗传背景下产生了3个含有COLD1NIP位点的近等基因系(NILs)。COLD1NIP/NIP纯合株系NIL4-1和NIL4-6的耐寒性显著高于93-11。

  • 所有粳稻品种和2个野生稻品种的耐寒性均强于所有籼稻品种。所有具有耐寒性的品种(20个粳稻栽培品种和2个野生稻品种)都与缺乏低温耐受性的籼稻栽培品种存在第四外显子(SNP2)的SNP差异。

  • SNP2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是粳稻具有耐寒性的原因。

  • COLD1功能性SNP2上的位点A与栽培稻的耐寒性发育有关,可能是在粳稻驯化过程中筛选到的保存在中国稻群中的古老等位基因。

  • COLD1主要定位于内质网和质膜上。

  • 在植物细胞中,COLD1可以与rice G-protein a subunit 1(RGA1)发生物理作用。

  • 生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RGA1代替COLD1单独具有GTPase活性,并且依赖于反应中Mg2+浓度。

  • 与野生型Shiokari相比,RGA1突变体d1对低温存活的敏感性显著提高。

  • 低温处理后,与单独表达相比,COLD1japRGA1共表达的细胞内向电流明显激活。

  • 在Ca2+存在下,低温刺激的内向电流信号依赖于COLD1和RGA1之间的相互作用。

  • 无论是细胞外Ca2+内流还是细胞质净[Ca2+]cyt信号的研究结果都与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海淀区苏州街49-3号盈智大厦601室

    联系人:

    电 话: 010-82622628;010-62656315;010-62523549

    传 真: 010-82622629(传真/直拨电话)

    Email:china@youngerusa.cn

相关咨询

【成果回顾】MP万建民院士:无损"电生理"Ca2+流作为膜通道功能核心验证手段 为揭示CNGC9通道调控水稻低温响应机制提供证据 (2021-09-17T11:33 浏览数:6507)

S Shabala、陈仲华:叶肉细胞排Cl-排K+速率可用于预测温室和大田水稻生殖期的耐盐能力 (2021-09-17T11:16 浏览数:6215)

New Phytol于彦春/武丽敏:NMT发现KAR酶失活致热激后叶肉吸Ca失调为KAR酶通过调节胁迫信号赋予水稻耐热性提供证据 (2021-09-14T15:51 浏览数:7458)

【成果回顾】种康院士:NMT发现冷胁迫下CIPK7点突变水稻根吸Ca2+​增强 为CIPKs调控水稻耐寒机制的研究提供关键证据 (2021-09-14T15:46 浏览数:7078)

山农学者:种子吸Ca2+速率可作为种子活力快速评价指标 (2021-09-10T15:13 浏览数:7744)

【成果回顾】MP谢旗:NMT发现VPS23A促盐胁迫下根排Na+为ESCRT组分增强SOS模块功能维持拟南芥耐盐提供证据 (2021-09-10T14:57 浏览数:5286)

Crop J南农张阿英:NMT发现CBL5促盐胁迫下根排Na+为CBLs通过调节Na+稳态促谷子耐盐提供直接证据 (2021-09-10T14:33 浏览数:6003)

北林:NMT发现NO促Pb吸收并诱导Ca2+流紊乱 为NO增强Pb毒性的机制研究提供证据 (2021-09-03T16:18 浏览数:6549)

【成果回顾】西北研究院:NMT发现FAD3通过亚麻酸调节Ca2+信号增强烟草对多重胁迫的耐受性 (2021-09-03T15:59 浏览数:5335)

中国林科院张华新、杨秀艳:NMT发现白刺通过维持叶肉排Na+保K+能力及H+泵活性来适应盐胁迫 (2021-08-31T16:01 浏览数:6428)

ADVERTISEMENT